作者:陳芝瑛 出處:時代論壇
相信接觸及教導過孩子的成人都察覺到,孩子的思考方式很具體,不像成人能夠以抽象觀念去思考。聖經對於他們而言,就如一本有字等於無字的書,很難領會。此外,孩子是以現在式思考,故此,他們很難在很短時間內掌握到各個聖經故事的歷史背景。
因此他們很自然地會想:摩西在曠野時為甚麼不用指南針?耶穌上船平靜風浪之前,必定沒有聽天氣報告。為甚麼不叫救護車送撒瑪利亞人進醫院呢?
面對孩子這些五花八門的問題,相信父母和主日學導師多少會感到有點壓力,究竟應該如何去回答孩子讓他們明白呢?
與「神國裡的人」去玩
童年,是培育態度和建立概念的重要時機,主日學導師和父母當把握這個成長階段,培養孩子對上帝話語的渴求,建立正確的信仰觀和人生及價值觀,這就是兒童事工的重要價值。可是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委身在這項「好好玩」的事工上。
如何好玩?其實取決於導師潛在的童心想怎樣去玩。
有一次主日學放學時,有位幼兒走來問我下一課說甚麼故事。我慣常都不直接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因為當幼兒知道了後,他們便會失去對下一課的期待,所以我通常會以「答了等於無答」的方式去回應這樣的問題。
聰明的她開始有點不滿意我的答案,於是她便嘗試試探一下。
「Eliza姨姨,是不是說耶穌平定風浪呢?」我只對著她微笑。
「那麼,又是不是約拿被大魚吃了的故事?」我仍然對著她微笑。
「又不是?莫非是說約瑟的彩衣?」我繼續對著她微笑。
「究竟下一課是說甚麼故事?挪亞方舟?」
「你喜歡我下一課說方舟的故事嗎?」我終於開口回答。
「我已經聽過很多次了。」
「你不喜歡嗎?你看起來似乎有點失望。」
「不,我喜歡聽,只是主日學和學校老師都教過了。這樣吧,你說方舟故事時,由我扮獅子可以嗎?學校老師讚我扮得好的呢!」
她想到挪亞方舟故事時,只想到「扮動物」,她這句回答一直留在我心中,直到今天。在幼稚園階段中,方舟故事的演繹就只有扮不同的動物,和關起燈一起數四十天的暴風雨,接著便一起做手工,齊齊創作一條七色彩虹嗎?如果我是小朋友,我會如何期待方舟的故事呢?我們可以上方舟玩嗎?對,就上方舟玩吧!遊戲,是孩子的工作嘛!
就是這樣,我們作導師的便有機會「叨孩子的光」大玩特玩,一起邊玩邊教邊學。
主日學導師是一項尊貴的職份。能夠被天父使用成為牧養小羊的器皿是導師的榮幸。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路十八15)原來我們在主日學事奉時,我們正體驗與在神國裡的人交通,坐在扒在跑在眼前的個個都是天使!
為甚麼天國是小孩子的?
主日學除了是讓孩子透過淺易和有趣味的方式學習到天父的話語的地方外,也是全人建立孩子的地方。
以前我班有個男生,天生小肌肉發展遲緩,智商正常但未懂得說太多話,手腳未能協調,提筆填顏色有困難。由於他能想但不能做,所以經常鬧情緒要我抱,有次更做出搶同學東西,和用手將同學推倒等以奪取成人注意的行為。
主日學的群體要學會彼此接納和互相扶持,只在乎學習聖經知識不重視實踐的話,那麼主日學跟一般學校的宗教科有甚麼分別?我問班上的孩子是否願意跟他做好朋友時,他們想也不想就說願意,多麼簡單直接和可愛!
「他剛才搶走你的No.1
Thomas火車喎?」
「他只想看看吧,我下次再帶No.
5 James給他看。」
「他推倒你好幾次了,你不恨他嗎?你還痛得哭起來呢!」
「那麼叫他下次學乖些,他一定會乖的。」
「他坐不定周圍走喎?」
「我也想跟他離開位周圍走呢!成日坐很悶的。」
現在明白為甚麼主耶穌說天國是小孩子的嗎?世界原是簡單和美好的。以我多年在兒童事工上的事奉體會,教主日學最大的蒙福和得益者很多時是導師本人。
小腦袋裡的神學問題
孩子的認知程度與成人有很大的差距,故此孩子看世界的角度很多時為成人帶來驚喜和趣味,而所謂的驚喜和趣味其實是我們成人遺忘了的純真。
有次有一位四歲的主日學學生摟著我,問天使會否看著她洗澡和上廁所Wee Wee(童言解釋:即小便),當時我有點不知所措,呆望著她一陣,才微笑地回答說:「應該會。」當時我心想這是一項神學課題!結果,她的反應是嘻嘻哈哈地跳落地,然後拉我帶她上廁所,因為她要見天使!其實,我何嘗不是她的天使?
童言,有時可以是大智慧,但並沒多少人會留心去聽並細嚼意會。當你願意走進主日學的課室,便有幸細心思量小朋友的每字每句,你會發覺味道好甜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