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文信牧師 摘自〈可圈可點〉
「何時才到星期六?」這幾乎成為上班族的心底話,一週辛勞過後, 就是等待週五下班的一刻。基督徒該有點不一樣的心態, 但又如何在工作中尋獲意義?潘文信牧師指出, 即使一名小人物也能成全上帝的召命。
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孩
「我們會問,為何我生下來便是一名『胖仔』?為何我不漂亮, 成績也不出眾?究竟我們能帶來甚麼意義?」潘牧師在自嘲過後, 引述《聖經‧列王紀下五:1-19》, 有關一位從以色列國擄奪的小女子, 她負責服侍亞蘭王的元帥乃縵的妻子。
乃縵當時是大能勇士,卻長了大麻瘋;一名在《聖經》中沒名沒姓、 像「臨時演員」的女孩,卻在乃縵得醫治的過程中, 發揮極重要的角色。她戰時從外地擄來,身為婢女, 既沒有自主人生,也沒有假期的意義,甚至沒有居留權, 就像我們口中的「小人物」一樣。
在《聖經‧傳道書》指人生虛空,就像捕風; 人生有許多事情不能解釋,也未能帶來真正滿足; 但這沒名字的女孩,卻竭力尋找人生目的:「她思想,我是誰? 上帝知道我的存在嗎?到底我要做甚麼,才能為生命帶來意義?」
工作是禮物、報酬也是禮物
事實上,人可以從工作當中尋獲意義。可是, 人們常掉進伊甸園的迷思,認為上帝創造人,該終日無所事事, 有空隨手拿水果,像享受自助餐一般, 而工作是上帝強加於人身上的懲罰。
在《聖經‧創世記三:17-19》的確稱:「 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但他解釋:「 人並非受咒詛;工作辛苦,是因為工作、生計被咒詛。 我們在工作中會遇到困難,會汗流浹背,累得回家攤坐梳化, 也沒有永久擁有的東西。」
工作雖是辛勞,但卻是上帝所賜福氣,包括擁有家庭的召命, 要生養眾多,以及文化的召命,能管理大地及活物;而《傳道書》 指人生沒法找到真實的永遠意義,但工作是禮物的一部份:「 工作是禮物,報酬也是禮物,能與家人享受也是禮物, 故我們要趁仍有生命,『好死不如歹活』。」
建立工作正面的意義
那位沒有名字的婢女,她的確在工作中建立了正面的意義, 成全上帝在人身上的召命。潘牧師說:「她沒有一邊煮飯, 一邊吐苦水。她選擇正面,亦選擇關心,未有『關我何事』的態度。 她選擇活在愛之中,饒恕、接納,放下仇恨與不平, 關心主人乃縵患上大麻瘋。她更有信心,深信上帝的工作, 也相信上帝會憐憫她。她也能夠被信任,因她的一句說話, 乃縵竟願意會見先知以利沙。她的品格是明顯的。」
你也能帶來盼望及上帝的榮耀
後來乃縵得醫治,並見證上帝的大能,不再拜別的上帝(《 列王紀下》五:15-17):「這女孩子的影響力,影響一個人, 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時代。她與上帝的關係, 令乃縵也能進入與上帝同在的關係中。」而我們在工作上, 同樣亦能影響身邊人與上帝的關係。
當我們明白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心意及召命,而選擇回應, 便能像那女孩子一樣,「你就像站在牆垣,去堵塞破口的人; 你又能在處境及時代中,帶來盼望及上帝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