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etter Than A Hallelujah -- (更勝過一句哈利路亞) Amy Grant / 2010
上帝願意傾聽 在夜晚最寂靜的時刻母親眼淚裡的安眠曲
上帝願意傾聽 一個酒鬼的喊叫 一個戰場中的士兵懇求不會讓他死亡
上帝願意傾聽 哭喊得那樣真實 發自那些殘缺的心
上帝願意傾聽 為自己所做而流下恥辱的眼淚
上帝願意傾聽 當字句不再有只有沉默 哭喊得那樣真實 發自那些殘缺的心
在有些時候勝過哈利路亞 比教堂響起的鐘聲更美好 比唱詩班的歌聲更美好
Kevin Carter -- 飢餓的蘇丹
(8月16日上禮拜二,公共電視台報導關於非洲飢荒的專題,包括衣索匹亞、索馬利亞、肯亞等。約有1200萬人民在飢餓中,500萬人瀕臨死亡,引起大家關心)。南非自由攝影記者凱文.卡特(Kevin Carter)拍攝的片,報導蘇丹大饑荒的新聞圖片(圖片說明,飢餓到無力站立的8歲女孩,虎視眈眈的禿鷹,沒有血淋淋的鏡頭,黃土與草原,如同非洲平日的景象,但是飢餓與死亡卻在發生……),取名為飢餓的蘇丹,照片版權被售至《紐約時報》,引起世人震撼,被世界各媒體引用刊登。Kevin Carter於1994年獲選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記者會中,記者問……,兩個月後,Kevin Carter自殺身亡(引排氣管廢氣至車內,33歲),人在生活若沒有憐憫,任何的成就攏無榮耀與價值。
憐憫是最寶貴、最價值的人性 -- (ME VS. WE)
一個人向大師求教:甚麼是愛?大師說:如果你在愛中與被愛之中,你就會知道。那人說:但我看不見、摸不著…,請大師說出來。大師問:你曾聞過玫瑰花的香味嗎?請將它寫出來……。你很難說出憐憫是甚麼,但你能清楚地感覺到、明白,就像你寫不出玫瑰花的香味,但你可以聞得出來。
憐憫不在於你做甚麼,或不做甚麼,日本大地震、海嘯、引起的災難,天皇夫婦席地跪坐探視災民,沒有發放物資、救濟金、申請國賠……,只是跪坐在那裏表達關心,讓人感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安慰與同情,讓人看見憐憫。
中國富商陳光標,堆錢成牆,高調行善,只要你跪、求、哭、……只要記者、媒體、群眾在,他的錢大把大把的給,雖然錢對需要者有幫助,但你看到的是一個毫不尊重人性尊嚴的土財主,用錢在做秀,用錢在糟蹋最寶貴、最價值的人性,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憐憫。
憐憫是「將別人包括在自己生命之內」的價值取向與生活態度,人若有憐憫,就不會對飢餓之人說羨慕他可以減肥,也不會對災區之民說如同住在普羅旺斯。如果你能「將別人包括在自己生命之內」,或你「被別人將你包括在他的生命之內」,你就會知道憐憫是甚麼。
人常常最關心自己,英文很有趣,我”ME”,但是我們”WE”,將M轉過來就變成W,ME就變成WE,這表示憐憫是一種價值的翻轉,是一種態度的改變。為什麼我們的生活需要有這樣的「價值取向與生命態度」的改變呢?因為
一、憐憫是主耶穌給我們的誡命
主耶穌要咱建立憐憫的生活,因為這樣生活能遮蓋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8) 「第一要緊大家當切切相疼;因為疼是遮蓋多多罪過」。「遮蓋」並不是將人的罪掩飾掉,「遮蓋」原文的意思是「支付」,如同人開支票需要能兌現一樣,一個人犯錯,雖然想要補救賠償,但是傷害永遠存在,要能夠「支付」這個過失的傷害,唯有在愛裡面的赦免,所以,上帝的愛,以他的獨生子來「支付」我們的罪的代價,佇耶穌成為咱的贖罪祭。英文「忘記」是 (FORGET),人常說那些別人的過失已經忘記,但其實卻記在心裡,一有時機就全部發作出來,另一個英文「赦免」是(FORGIVE),FOR GET是為了得到,FOR GIVE是為了給予,這是完全不同的態度與價值,唯有建立憐憫的生活,才能使人在生活中的過失的到遮蓋。
主耶穌要咱建立憐憫的生活,因為這樣生活能挽回別人的罪,(加拉太書6:1) 「兄弟啊,若有人無張持陷落罪過,恁屬佇神的人當用溫柔的心神歸正伊,也當家己關防,驚了恁也遇著試」。”歸正伊"就是互依能夠離開各樣的歹,來歸向正路。所以上帝的憐憫呼叫罪人會改,也接納悔改的罪人。唯有建立憐憫的生活,才能使別人生命翻轉。
主耶穌要咱建立憐憫的生活,因為這樣生活能免得致到自己的犯罪。(約翰一書3:14) 「咱因為疼兄弟,就知咱已經出死入活,無疼的是惦佇死。」因為建立憐憫的生活,提升咱自己的生命,不限落於血氣、肉體、私慾的敗壞,與屬世的價值、物質利益的引誘迷惑之中,使自己生命翻轉。
我們有誰自認為自己為人行事可達100分?我想若有80分已經是非常好了,就算80分好,也還有20分不好,如果我們生活中都被人批評那20分的不好,如果我們都只記住別人的20分不好,那麼我的20分家你的20分家他的20分…….我們就100%的不好,只有憐憫的生活,使我們可以80+80+80+80….我們一定是最好的了。(約翰福音13:34-35)「我用新的誡命互恁,就是恁當相疼;親像我曾疼恁,恁亦著按呢相疼。恁若相疼,眾人要對按呢知恁是我的學生」。
二、憐憫是聖經教導我們的生活
(馬太福音7:12)「所以恁見若愛人款待恁的,恁亦當按呢款待人;因為這是律法及先知」。你要人尊重,就要尊重別人,你要人關心,就要能關心別人,你不要人論斷,就不要論斷別人。不僅如此,咱有說:憐憫是將別人包括在自己之內的生命價值與態度。疼別人親像自己,就是將別人看在眼哩,放在心裡,將別人看做自己生命的一部份,親像愛自己同款來對待別人
(哥林多前書6:7)「今恁有相告的事,已經攏是恁的大失錯。啥事勿寧可受冤枉?啥事勿寧可受刻虧啊?」哥林多教會因為中間的相爭相告,失落見證。這個世界教咱不可吃虧,但是聖經教咱要因為建立憐憫的生活,因為彼此相疼的緣故,寧可自己吃虧。小說中的對話:小孩看見鄰居偷摘絲瓜,告訴阿公,阿公要他小聲,絲瓜就給他摘,不要讓他知道我們知道,免得鄰居難堪。很有趣,很簡單的對話,也是很簡單的道理,甚麼是寧可吃虧?只要凡事先替別人想,你自然就學會甚麼叫做「虛己」(傾空自己、看無自己)。
主耶穌不僅要咱疼人親像自己,伊也留互咱更好、更高的模範,就是為了疼人來放捨己,(約翰福音15:13)「人為著朋友獻性命,疼無有比此個閣卡大的」。要知道一個人的愛有多少,就看他肯為愛付出多少,而不是為愛得到多少。人的疼有偌大,伊的付出就有多大,伊肯捨己就有多少。
三、憐憫是最大的恩賜和益處
(哥林多前書12:1)教咱說「恁當切切欣慕彼個卡大的恩賜」。13:1以下就是咱攏很熟的經文,也是咱今天啟應的經文,伊互咱知:一切的恩賜唯有在憐憫之中運用才有利益、價值。
咱今天讀的經文(約翰一書4:7-8)「所疼的兄弟阿,咱當相疼;因為疼是對上帝來;見若疼的是對上帝生,閣識上帝。無疼的毋識上帝;因為上帝是疼」。咱要建立憐憫的生活,因為憐憫是親近上的的人應有的生活,是上帝愛咱在伊面前的敬拜。建立憐憫的生活,是上帝要互咱的生命中最大的恩賜和利益。先知彌迦6:8告訴咱:「人啊,伊曾指示你甚麼是好;耶和華愛你甚麼?獨獨愛你行公義,心存憐憫,謙卑及你的上帝相及行。」
結論:要盡力建立憐憫的生活
(羅馬書13:8)「莫得欠人甚麼,只有相疼猶是欠人」。過去,痲瘋病被視為危險、羞恥且會傳染的致死疾病,痲瘋病者嘗過著被隔離的生活,從前日本將痲瘋病者隔離在一個小島上,除了醫護人員,不讓人靠近。有次,有個慈善團體自願去關心他們,一個記者也同行報導。在那裏住了一個禮拜,離開前一天,有人提議舉行棒球友誼賽,病患一隊,參訪者也組成一隊,記者守一壘,比賽中,一位打者短打,投手急忙向前撿起球,傳向一壘,記者接住球,但他的腳已離開壘包,需觸殺(Touch out),當他將手伸出去,卻看見的是一個狂奔、臉孔因痲瘋扭曲、變色的人衝向他,他整個人呆住了,跑者從他身邊跑過踏上壘包,裁判宣布SAFE,但是那位跑者走向記者,對他說:我知道我應該是被TOUCH OUT了,說完自己走下球場,那記者坐在地上,痛哭,他一直以為自己很有愛心,肯來關心這些痲瘋病人,但是,其實他的愛是多麼軟弱、多麼不足,他軟弱不足的愛互伊無法伸出伊的手,根本就不敢摸到這個病人。這真實的故事也告訴我們,要靠人的愛,是何等的不夠額。
在馬丁路德死後,人家在他書桌上的筆記本看見他生前寫下的最後一句話:「若不是上帝憐憫的恩典,咱都親像乞丐」。(約翰一書4:19)「咱有疼,因為伊事先疼咱」。只有在上帝的疼裡面,咱才能建立憐憫的生活。
再回來想開始說的那首歌:Amy Grant / Better Than A Hallelujah -- (更勝過一句哈利路亞),及Kevin Carter -- 飢餓的蘇丹的相片。不要忘記:人在生活若沒有憐憫,任何的成就攏無榮耀與價值。咱攏要盡力來建立憐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