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讓人腦殘的煙火----台灣人要趕緊從迷幻的煙火政治中覺醒
作者 /張德謙
如果有喜事、值得慶賀之事,我們很容易想到「煙火」。跨年要放煙火、國慶要放煙火、花博要放煙火,廟會要放煙火,甚至連政治造勢晚會也要放煙火。除了放煙火之外,台灣的漢文化好像找不出其他的慶祝方式了。結果只好在煙火秀上大做文章。國慶煙火花費986萬元,花博煙火花費1200萬元。今年在101大樓的跨年煙火秀也準備以6000多萬元打造3萬發的煙火。這些昂貴的煙火秀,除了當下短暫的「美」之外,留給台灣什麼呢?有誰記得去年101大樓的煙火?又有多少國慶煙火的「美」留在我們腦海裡?除了短暫的「美」之外,煙火製造多少空氣污染,也與馬英九節能減碳的政策背道而馳,想想在寒冬的台灣有多少人面臨著飢寒交迫的困境?馬政府看到了嗎?
馬政府總是喜歡花大錢營造短時間的燦爛,讓台灣人看到短暫的燦爛時光之後,不會去深思、不會去追尋更深層的生存內涵。或許這就是馬政府對台灣人的洗腦,讓台灣人麻痺的手段。馬政府的執政也好像放煙火,雖有亮麗的口號,卻在短時間內即煙消雲散,也不用負任何的責任,如同633政策的跳票一樣。台灣想要向前走,不能用放煙火的心態來面對台灣的文化、教育、政治和經濟。一個政府如果想透過媒體的宣傳,以煙火秀來讓我們腦殘的話,我們有責任且必需加以拒絕。
煙火之美是虛幻之美,迷魅一時,終將消失。台灣的跨年不應是迷魅虛幻,而是得務實地面對新的一年來自國內外的各種挑戰。台灣人要趕緊從迷幻的煙火政治中覺醒,讓我們拒絕台灣被煙火蒙敝!
資料提供單位:總幹事室